回國后態度大轉變,博格丹對中國戰機由衷欽佩,殲20強大讓人驚嘆
在今年的中國珠海航展上,一個不容忽視的焦點人物就是62歲的俄羅斯飛行員博格丹。他以傳奇般的壯舉駕馭蘇-57戰斗機,飛越數千公里,僅在太原短暫休整后抵達珠海,引起眾人的關注。不過,更吸引眼球的是,他這趟中國之行中,精彩不斷,不僅憑借友善的形象迅速在網絡上圈粉無數,還因為幾句高度“南北不同”的評價在航展和回國后的截然不同表態,讓人們議論紛紛。
首先,我們來看看博格丹是如何一邊開著飛機,一邊俘獲網友芳心的。想象一下,一位年近花甲的飛行員,在日常生活中竟如此接地氣,逛商場、聊小錢,一副熱情洋溢的大叔風范。這讓人們不得不懷疑,他的人生經驗不僅限于駕駛戰機,似乎還有一個“買買買”的購物達人隱藏身份。然而,就在眾人感嘆和欽佩他的平易近人時,他在航展上對自家“磚瓦”的贊美,瞬間就讓一些朋友有些“凍得慌”。
在珠海,博格丹接受俄羅斯塔斯社采訪時,果斷地為蘇-57“打call”。他指出,與中國的殲-35A相比,蘇-57展示了更強的穩定性和可控性。這番話雖在情理之中,卻也難免讓許多中國網友覺得那是赤裸裸的“自夸”。話說回來,誰能責怪他呢?在家門口賣東西的時候,自然要唱一下自家的好曲兒嘛。
事情的發展總是充滿反轉,回到俄羅斯后,他卻對中國的表現贊不絕口。接受《俄羅斯報》的采訪中,他稱贊中國在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不可思議,尤其是殲-20和殲-35A隱身戰機,搭載了國產先進發動機,這一轉變引發了大伙的熱烈討論。一會兒唱高調,一會兒又謙虛禮讓,博格丹到底是何用意?
其實,這種不同的態度也不難理解。珠海航展是一個巨大的商業舞臺,俄羅斯此番派出蘇-57參展,顯然不是單純為了“show off”,而是旨在推動出口,于是將優點無限放大就成為了策略之一。而在回國后,他在媒體上坦承中國的進步,則更多是出于專業飛行員對同行技術實力的尊重與認可。
談到蘇-57戰機,不可否認,它的設計初衷是在于提升氣動性能,而非極致隱身,這一特點使得它與其他第五代戰機具有明顯的設計思路差異。例如,蘇-57的氣動布局雖然流暢,但這一設計卻犧牲了部分隱身能力。反觀中國的殲-35A與殲-20,隱身設計則更加注重細節,從外形到功能,都盡可能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。此外,國產發動機的使用更是令兩款中國戰機增添了不少科技含量。
從某種程度上說,博格丹的經歷是兩個大國在現代航空技術領域競爭的縮影。過去十年間,中國的空軍裝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這給博格丹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而這次珠海航展,也是我國展示航空工業實力及進步的一個重要窗口。從首次亮相的殲-35A的隱身性能,到殲-15T艦載機的國產化改造,無不彰顯著中國在高精尖技術上的突破。
當然,對于俄羅斯而言,也并非沒有挑戰與機遇。雖然蘇-33目前因平臺限制仍需滑躍起飛,但我們不能忽視其在相關技術上的積累。正如博格丹在珠海所看到的,殲-15T成功實現了彈射起飛,這一轉變無疑給俄方帶來了新的思考。
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,這場中俄戰機性能的“暗戰”背后,顯示的不僅是技術的爭鋒,也是一種政治與經濟的角力。兩國在航空領域的合作與競爭,將直接影響全球軍事和市場格局的發展。與此同時,國際關注的目光也聚焦于新型戰機研發的投入與產出,誰將引領未來空天力量格局,仍是懸念叢生。
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,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dcec.cn/post/381.html